又是步入秋天的季節,登山的好天氣,假日裡的野外,周圍都可 以碰到登山的朋友。現時,香港的野外地方,大部份較熱門的遠足路線,都由政府舖設了混凝土之小路。但是,筆者還是喜歡以往的泥路小徑,一是野外地方不太人 工化、二是腳底下的感覺較為舒服、要重要的一點是個人的步伐不會為混凝土小路的石級而改變得無所適從。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留意到,每逢斜坡的位置,而又有舖設混凝土小路的地點,小路旁總是被登山人士,步行出另一條泥路的小徑,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

淺談登山步行法

筆者在這裡好像多此一舉,大談走路的方法,但凡身體正常的人仕,都會懂得如何走路。但是,筆者要提出一點,不同的步行方式,可以令登山者減少體力的消耗;而不同之野外環境,以不同之步行方式應付,亦可避免登山者身體受傷。

小徑之分類

1.  混凝土小徑 大多數由政府建成,大部份都是在熱門遠足地點及村落附近。
2.  泥路小徑 闊大之泥路小徑,大部份會連接混凝土小徑。
3.  古道小徑  以大塊之碎石舖設而成,大部份是連接小村落。
4.  小泥路 細小之泥路,只能容許一個人走過。大部份是雜草地方之捷徑路線。
5.  泥路與碎石混合路 此等路徑,大部份都出現在近山頂地點或較為險要地方。
6.  泥路與沙礫混合路 此等路徑,大多出現在一些山脊而又風化較大地點。

香港的野外,地圖上可找到的小徑可分為以下的類型。

正如上述談到,所有野外小徑的組合,均離不開由泥、沙、石及混凝土所造成,如在良好的天氣下,而路線又比較平坦,跟本不需要理會什麼步行技巧。問題大多數出現在壞天氣下,而又需要越過一些較為險要之地點。筆者在這裡不是鼓勵各位,在壞天氣下仍然冒險走較危險路線。

如各位已對步行技巧有進一步認識時,而面對危險環境下,仍然可以鎮定地應付,從而避免個人或隊員身體受傷。

步行之方式

在野外行進,而又肩負沉重的背囊,步伐總會較空身一人行走花上更大的力氣,不懂得調節步伐節奏,更會使人容易疲倦。野外行進時,應以個人平衡之速度及節奏前進,避免突然加速;同時雙腿肌肉,在較坦路線前進時,應放鬆休息,而整隊人亦應顧及步伐較慢隊員。

路面情況

上述所談到的小徑分類,在平坦路線影響不大,影響較大為在斜坡;而一般影響較為嚴重的為下雨天,但是在良好的天氣下,混凝土小徑及泥路與沙礫混合路的影響較大。筆者在這裡以分類方式列出其影響及步行技巧。

應付的方式

混凝土小徑 上、落斜坡時,石級的較大距離,影響到個人之步伐。 利用混凝土小徑旁之泥路,以個人步行之伐前進,可以減少體力之消耗。
 泥路小徑  下雨天,上、落斜坡時,較容易滑倒。 盡量利用泥路面的樹頭及草根位置作為踏腳點,可以減少滑倒的機會。有時間時,可以清理登山靴底積滿的泥濘,以增加登山靴的找著力。
 古道小徑  下雨天時容易滑倒。 留意石面情況,避免踏在青苔上。利用石與石之間的位置作為踏腳點,可以減少滑倒機會。
小泥路 在山腰地點,下雨天時,容易滑倒失足。 留意山頂及山腳位置,前進時重心應靠向山頂的位置,小心前進,如不幸滑倒時,雙手也可以找到野草作為平衡之用,避免失足跌落山腳。
泥路與碎石混合路 上、落斜坡時,較容易滑倒。 上斜坡時,避免以碎石作為踏腳點,利用腳前掌踏在泥路上前進。下斜坡時,以橫腳方式作為踏腳點,盡量利用路面的樹頭及草根位置。留意一點,小心前進時踢到碎石滾落山坡,擊傷其他隊員。
泥路與沙礫混合路 上、落斜坡時,較容易滑倒。 上斜坡時,滑倒的機會不太大,落斜坡時容易被沙礫滑倒,以橫腳方式慢步前進,可以利用草地前進減少滑倒機會。

多實習

筆者在這裡所列出只是一部份的登山技巧,希望各位應多加練習,在須要之時亦可以運用自如,同時亦可以協助其他隊員渡過難關。